电梯行业研究报告
1.我国电梯行业发展现状
1.1我国电梯行业发展历程
相对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来说,我国电梯行业起步较晚,回顾我国电梯行业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期
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间,我国的电梯工业发展十分缓慢,电梯生产企业基本为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建设部定点生产的八大电梯生产企业,即北京电梯厂、上海电梯厂、沈阳电梯厂、苏州电梯厂、天津电梯厂、西安电梯厂、广州电梯厂、上海长城电梯厂。八大电梯生产企业30年总共生产了各种电梯万部左右,平均每家电梯企业每年只能生产40部左右,中国电梯行业面临资金和技术双重匮乏的局面。
2)改革开放以后引进外资
1980年建设部组织北京电梯厂、上海电梯厂与瑞士迅达集团合资成立了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之后其他国有电梯生产企业也先后与奥的斯、三菱、日立、迅达、蒂森克虏伯、通力、东芝、富士达等国外主要电梯生产企业组建合资企业。外资品牌全面进入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及大量的资金,中国电梯业开始起步。外资企业凭借其在技术、资金、经营管理、税收优惠等方面的优势一度垄断了中国的电梯市场。从外资进入中国电梯行业的进程来看,大体经历了如下四个发展阶段:中外合资中方控股、外方逐渐开始控股、基本由外方控股、全部为外方控股或独资。
3)民族品牌的发展
外资品牌在初期进入的时候,凭借其自身的技术、品牌优势和在我国所享有的税收优惠等待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许多国产电梯企业在此期间被外资品牌收购。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民营企业介入电梯制造工业,经历了多年的奋斗和摸索,一批民营企业逐步具备了电梯整机生产能力,中国电梯行业的民族品牌开始起步,但当时国产电梯由于技术和产品质量与国外电梯厂商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重大楼宇的电梯工程基本被外资品牌垄断。同时,外资品牌也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低层次、小规模的民族品牌逐渐被淘汰。
2000年以来,外资品牌带来的国际化技术标准、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催生了我国民族电梯企业提速发展。现代化企业的示范作用使民族企业看清了自己的定位与出路,部分国产电梯在技术、质量、管理、服务上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民族企业凭借其经营机制灵活、产品性价比高等优势,逐步从创立时期的市场占有率为零发展到目前占据国内30%左右的市场份额,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地位。以博林特(9.98,0.550,5.83%)为代表的少数几家大型民族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从研发、设计、制造到安装维保的完整业务链条,已经在部分电梯产品的技术和质量上具备和外资企业抗衡的实力,产品不但在中国电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且还远销东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在我国电梯出口方面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初步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电梯企业的实力。
1.2我国电梯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国际电梯市场基本由美国奥的斯、芬兰通力、瑞士迅达、德国蒂森、日本三菱、东芝、日立、富士达等八大名牌垄断,他们的销售服务网点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中心城市,合计销量占到全球总销量的90%以上。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梯消费市场,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知名电梯企业来华投资,我国电梯市场也给这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梯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外资电梯知名品牌或者挑选国内知名的电梯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或者独资建设世界一流的工厂,配置顶尖的设备,引进最新的技术,培训一流的管理人才,纷纷把自己的生产重心和研发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这些国外电梯知名企业因此长期以来垄断了中国市场70%以上份额,我国电梯行业也成为了引进的外资先进技术最多最全的行业之一。
据中国电梯协会计,截至2010年,以奥的斯、上海三菱为代表的大型外商
独资或合资企业占据了我国电梯市场70%的市场份额,进口电梯占据了1%的市场份额,民族企业占据了29%的市场份额。
1.3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
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截至2010年底,奥的斯、三菱、日立三大品牌合计已占据了我国电梯市场40%-50%的市场份额。迅达、通力、蒂森、东芝、富士达等其他外资品牌占据了20%-30%的市场份额。民族品牌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并且已显现出市场份额将不断上升的态势。
2.行业概况
2.1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电梯行业历经30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建筑设备,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实现我国建筑业“节能省地”的国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同时电梯又因其功能与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多年来一直被国家列为特种设备。近年来,在房地产、轨道交通建设、机场改建扩建等的强劲带动下,我国电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一颗璀璨的明珠。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消费国,据统计2013年我国电梯年需求量已超过45万台,占全球电梯市场需求量的60%。截止到2014年,电梯生产量达到70.8万台,电梯保有量已突破350万台,预计到2015年电梯保有量将达到420万台。我国近几年的电梯需求量、产量和保有量如下图所示:
目前,尽管我国已成为全球电梯最主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但我国电梯普及程度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电梯人均保有量约为700 人/台,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100-200 人/台的水平。我国电梯市场的饱和保有量约为700 万台,相比2012 年国内约245 万台的电梯保有量。我国电梯市场仍将有约450 万台的成长空间。
2.2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①商业地产的增长
随着国内第三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需求持续增长。2009年我国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房屋面积分别为2,860.76万平方米和12,415.03万平方米,到2013年上述两类用房新开工房屋面积分别达到6,887.24万平方米和25,902.00万平方米,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到24.56%和20.18%,均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各城市需要建设更多的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以支持当地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为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另外,为展示城市形象,各地通常选择大规模建设超高建筑(垂直高度超过或等于300米)。根据中国建设科技网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底,我国已落成超高层建筑为25栋,较排名第二的美国多出11栋,我国在建的超高层建筑达78栋,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之和仅为47栋。可见,随着我国建筑高度的不断提升,势必带动大量的电梯需求。
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推动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带动我国机场、火车站、医院、体育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提高,电梯采购量随之增加。
③旧电梯更新及旧楼改造
在旧电梯更新领域,电梯超过规定使用年限仍违章运行,将带来电梯安全方面的重大隐患。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根据中国电梯协会、《全国电梯行业商务年鉴》数据以及电梯使用15年强制报废的行业规定计算,2015-2019年我国电梯更新改造量预测如下: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在旧楼改造领域,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在既有建筑中加装电梯的需求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建设部在“十一五”科技重点支撑项目中列出专项,对既有建筑的改造进行研究,其中特别对全国既有建筑如何改造加装电梯设立专门课题进行有关政策、投资、技术、标准、改造方案、需求、审批程序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④出口市场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加大对于高端电梯产品的研发和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电梯进口数量逐渐降低。同时,国内电梯产品技术、质量逐步提升,凭借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逐步凸显,民族电梯品牌在海外市场逐渐被认可,并形成大量产品出口。2009-2014年我国电梯的出口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2.3行业特有经营模式
(1)以销定产的行业导向
很多电梯都为根据客户订单的参数要求生产的非标准化产品。在其100多年漫长发展过程中,其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始终没有改变。电梯产品的生产必须根据其所配套的建筑和客户的不同需求来决定,电梯生产企业接到客户订单后,利用其整合技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以订单为依据组织部件采购、制造、发货运输、安装和维保。
(2)大型整机制造企业对产业链控制较强
电梯制造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电梯制造技术是包含机械、电气、通讯、网络、制造工艺的一体化技术。电梯产业链上的各企业可区分为:电梯整机制造企业、电梯零配件生产企业、电梯安装工程企业、电梯安装、维修、保养服务企业。大型电梯整机制造厂商通常掌握着核心的驱动技术、控制技术及整合技术;部分配件供应商只在单项部件上掌握着某项技术。因此掌握着电梯核心技术的大型整机制造商通常既把握研发制造,自己生产部分核心配件,其它配件的生产外包给配件生产企业,又控制销售渠道并扩展终端客户,将部分安装、维修、保养业务外包给提供电梯安装、维修、保养服务的企业,因此对整个电梯产业链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3)电梯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宽,带动面广
电梯产业链的组成为:研发 设计 制造 实验 物流 营销 装饰安装 检验 维保 技术改造等各环节,其涉及的领域为机械加工、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电子元器件、五金制品、电缆电线、仓储物流、服务、培训等领域,因此对行业带动面广,提供就业岗位多。
(4)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业务在产业链上的地位随电梯保有量增加而提高
电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质,购买后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安装和维修保养。电梯的安装、维修保养质量直接决定着电梯的运行状况。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通过合同委托、同意的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我国现阶段电梯制造企业的售后维修和服务收入比例普遍不高。观察成熟国家的电梯市场结构可以发现,当其电梯保有量趋于饱和后,服务型收入将构成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向客户提供安装、维保、改造等全方位服务体系的整机制造企业将具备更好的发展前景。
(5)电梯行业和物流业发展联系密切
电梯产品通用标准件多,覆盖区域广,运输距离远且比较分散,因此区域性仓储、就近采购、集中运输、区域部件配送尤为必要,另一方面,为快速响应用户安装、维护保养等业务的需要,电梯及配件产品需及时送到安装、维保现场。这些都需要便捷、高效的物流业配送体系的支持。
(6)电梯购买者和使用者相分离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电梯都是作为公共设施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而电梯的真正购买者却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这样的集团采购者,因此电梯的使用者并不直接购买电梯。电梯整机企业在设计中需兼顾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利益。
2.4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电梯的技术主要分为机械技术和电气技术,电梯整机生产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实际上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的竞争。
(1)电梯行业标准
中国电梯行业技术标准采用的是根据在发达国家广泛执行的电梯行业标准
EN81、EN115标准而编制的GB7588标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标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我国电梯制造企业被要求强制执行上述标准。上述标准从机械、电气、安全管理等方面全面、详细规范了电梯、扶梯的技术要求。该两项标准的执行使得我国的电梯制造业水平与世界电梯制造业接轨。
(2)电梯技术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电梯采用的控制系统技术主要是交流双速梯,产生故障的频率较高且运行舒适感较差,为提高舒适程度,部分较高档场所用的是带直流发电机组的直流电梯,这种电梯的机房有点像小型发电厂,在建筑物内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实用价值同样不高。之后又出现了交流调速电梯(acvv),但由于器件和技术原因,真正成功的交流调速梯并不多。目前电梯行业主流控制技术为VVVF技术,该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电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减低了电梯故障的频率,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所产的一台电梯大多二周内就存在故障记录,而现在一台电梯很多能做到一年内不出故障。
除控制系统方面的进步以外,电梯机械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特别是电梯的动力输出设备曳引机在经历了行星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等技术的更新换代之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现了永磁同步曳引机,该种曳引机具有体积小、损耗低、效率高等优点,现已发展成为现代新型曳引机的主流机型,并占据了电梯市场主流地位。
过去的维保和现在维保内容同样有很大的改变。过去维保除一般保养外,很大部分花在电梯的修理上。而现在的电梯故障率很低,除一般保养和检查外,维保人员将大多数时间花在熟悉电梯图纸和原理,电梯电线敷设,记录电梯正常运行时的各种数据等方面。
(3)目前电梯行业主流技术
电梯行业新技术层出不穷,目前国内电梯行业领先的大型整机制造厂商的产品主要采用如下核心技术:
1)无机房电梯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有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不设机房,将原机房内的控制屏、
曳引机、限速器等系统都安置到井道内部或用其它技术取代,节省了原先机房所需的空间节省了建筑空间。无机房电梯一般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和永磁同步电机技术,故节能、环保、不占用除井道以外的空间。近年来,日本、欧洲有70-80%新安装的电梯为无机房电梯。
2)VVVF 技术
VVVF 技术通过改变电机供电的电压和频率,平滑调节电梯速度,可以获得更好的乘坐舒适感,它平层精度高,并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保障了电梯的可靠性,提高了电梯运行的舒适感。VVVF 技术适用于从低速到高速的所有种类电梯。
3)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技术
具有低速大转矩特性的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具有节省能源、体积较小、低速运行平稳、噪声低、免维护等优点,目前越来越引起电梯行业的广泛关注。无齿轮永磁同步电梯曳引机,主要由永磁同步电动机、曳引轮及制动系统组成。
4)能量再生回馈系统
用变频器交-直-交的工作原理,利用电梯空载上行、满载下行时电机处
于发电状态的特性,将机械能产生的交流电(再生电能)转化为直流电,并利用一种电能回馈器将直流电电能回馈至交流电网,供其他用电设备使用,使电力拖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电网电能下降,从而起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可实现节能率10%-30%。
5)智能电梯控制系统
智能电梯控制系统是让电梯系统与智能辨识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运用生物特征识别、语音识别、智能卡识别等方式对电梯进行操作。电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结合给电梯的乘客带来很大的便利,使得电梯更加人性化。
6)电梯远程监控系统
采用传感器采集电梯运行数据,通过微处理器进行非常态数据分析,经由GPRS 网络传输,公用电话线传输,局域网传输与485 通讯传输多种方式实现电梯故障报警、困人救援、日常管理、质量评估、隐患防范等功能的综合性电梯管理平台。其中GPRS 为无线网络,设备连接网络方便快捷,能极大的减轻设备网络架设工作强度。
2.5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特征
电梯行业的发展与建筑行业发展紧密联系,因此其发展的周期性很大程度上受建筑行业发展周期影响。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电梯行业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
(2)区域性特征
我国电梯行业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经济总量的地域分布特征相一致,经济发达的华东、中南(包括华南)、华北地区为我国最主要的电梯消费市场,近年来一直占据了我国电梯保有量的80%以上。
(3)季节性特征
电梯产品的销售和房地产施工有着较大的关联性。一般来说,冬季尤其是封冻期,房屋施工相对进度较慢,因而也会影响电梯的销售,因此每年第一季度通常是电梯生产企业的销售淡季,行业呈现一定的季节性。
2.6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技术壁垒
电梯整机制造行业是一个集机械、电气系统于一身的技术密集性行业。在核心技术的取得、资金的准备、技术人员的储备、技术开发规范化管理机制的建立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障碍。部分大型电梯整机生产企业能够掌握电梯整合设计技术、驱动技术、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产品的性能。掌握这些核心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更需要靠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建立的系统化的研发机制、储备的研发人员及不断更新研发与试验设备。新进企业很难短时间内掌握电梯的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及研发团队的建设也很难达到现有大中型电梯整机生产企业的水平。
2)资金壁垒
电梯行业的生产制造方式是依据产品销售合同订单生产制造。在80年代,就有专家考证电梯生产企业的生产数量达到1,500台以上时才能明显降低成本,从而具备生产规模效应,各地区电梯销售机构销售数量超过200台时才能达到营销规模效益。因此电梯生产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生产设施和营销网络的建设才能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因为电梯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电梯产品的研发当中,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先进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会被淘汰。
3)销售与服务网络壁垒
电梯产品通用性较差,电梯生产企业需要全面利用其整合技术,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采购、组织生产,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这就需要与客户保持频繁的沟通,建立起体贴的驻点服务,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电梯销售以后的安装、维保等服务也需要及时、高效、高质的进行。因此庞大的销售服务网络建设是企业保证其产品销路顺畅、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保证。目前国内大中型电梯整机制造企业都已经经过多年的积累,建立起了覆盖全国乃至海外的销售服务体系,新进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广泛的销售服务网络。
4)资质许可壁垒
电梯生产企业需强制执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及《自
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2011)等行业标准。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电梯生产企业需具备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这些因素使得只有具备执行国家强制要求的电梯行业规范标准并取得资质许可的企业才能生产电梯。
2.7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国家颁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件,装备制造业均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领域之一。根据《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培育规划》,电梯行业所属的通用设备制造业被列为重点培育行业之一。根据国家公布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政府将优先采购国内自主创新产品。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促进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速度和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水平的大环境下,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产品质量较高、生产工艺较先进的大型本土电梯生产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契机。
2)电梯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人口的老龄化、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电梯的不断更新改造、既有旧楼加装电梯的大量需求,电梯市场需求量未来若干年内仍将快速增长。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
出口方面,2001年-2010年我国电梯的出口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电梯出口也将逐渐回暖,其中以博林特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品牌在很多电梯产品的技术和质量上具备了和外资大型电梯制造企业抗衡的实力,因此在我国未来电梯出口市场逐步回升的情况下将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
3)本土电梯企业的技术不断进步
我国电梯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历了20多年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的发展历程后,我国本土电梯企业生产的中低速电梯产品已在技术上全面赶上了外资大型电梯企业;而对于电梯下游消费的主要行业普通住宅和基础设施来说,中低速电梯已能够满足其使用要求。
(2)不利因素
目前国内取得电梯生产许可证的中外企业约有560家,“无序竞争、打价格战”在电梯市场依然存在。由于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很多电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供应链的管理和控制,而着眼于单纯的价格竞争,这使得这些电梯企业没有形成研发、生产、销售的良性循环。“价格战”不仅扰乱了整个市场的竞争秩序,往往也使得企业自身陷入“低价”策略的困境,始终无法获得足够利润来投入研发。
另一方面,很多电梯企业缺乏上游电梯零部件生产的技术和条件,使得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同时对上游大型电梯零部件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较弱,从而更加减弱了这些电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 上一篇:全球首部“复合材料”客梯现身新加坡 减重近90% 2017/2/22
- 下一篇:做好电梯的维修保养工作 2015/1/3